12月18日,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如期举行。与往年一样,考前作弊广告满天飞,泄题新闻层出不穷。然而,虽然证书的效力越来越不如从前,可绝大多数学生仍选择了这块“鸡肋”。
“作弊不是新闻,无作弊才觉新奇。”近年来,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陷入这样一个舆论怪圈,无论何时何地,都易于被公众信手拈来诟病一番,尤其是开考前后,几乎沦为众矢之的。“英语四六级还未开考,网上已叫卖答案”,“某某高校四六级考试集体作弊”……四六级考试就像丑闻缠身的明星,好评度难以与关注度相匹配。
与很多其他学生一样,作为一个曾经多次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的“资深考生”,笔者对四六级考试亦可谓爱恨交加、欲罢不能。爱之有因,如果一次性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,不仅可以节省很多备考的时间,同等条件下,还能够在优秀学生、奖学金、保研、找工作等各种评比竞争活动中化身“东方不败”、处于优胜地位。恨之也并非无缘无故,当看到别人在四六级考试过程中靠“买答案”或利用高科技手段舞弊过关,自己却因不愿作弊而屡“试”不过时,失落之感、怨恨之意,油然而生。
众所周知,英语四六级考试旨在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、准确的测量,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测评服务,其本身的公益性与实用性是不可否认的。然而,在“泄题”、“作弊”现象层出不穷的现实语境下,高价出售“答案”、天价抢购舞弊设备,四六级在无形之中被挟持和绑架,成为一些人或一部分团体攫取利益的工具与手段。其中羼杂着的功利性、盲目性因素,带来的不仅仅是四六级考试的异化,更是高校甚至社会诚信体系的缩水。
如果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全国高校一年两度必须进行的“规定动作”,那么围绕在其左右挥之不去的“泄题门”、“舞弊门”的阴影,何尝不让此种考场竞技光鲜不存、公平不再。纵观近年现实,四六级考场上“犯规”现象频出,但“罚下场”的却往往只是那些被抓个现形的“祭刀羔羊”,多数投机者侥幸免于惩处之难,而四六级考试自查自纠机制更显失灵失效之虞。四六级考试固然无原罪,但当其被利用、被异化时,其自身改革与纠偏也就势在必行。